藝品資訊楊國賓

楊國賓   /  陶瓷藝術 工藝師

1968年出生,家在魚池鄉的陶藝創作者楊國賓,大甲高中美工科畢業,從事陶藝創作已有二十多年,早年曾經師事名陶藝家李幸龍、林錦鐘等人,陶藝技巧嫻熟,對陶藝創作也有屬於他自己的一套理念。他認為,人類自發現火以後不久便出現陶瓷器,陶瓷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他的創作都是從生活出發,強調陶瓷在生活中的美感要素,要使陶瓷的美更能與大眾生活溶合在一起。

在此之前他的陶藝作品都是以拉坯成形為主,因此作品的形狀大多是圓的以及圓的變體,決定嘗試以建築工法的方式進行創作,當然就得放棄最熟悉的拉坯技法,也就是放棄習慣的圓的造型,改而採取直線和平面為主的造型來呈現作品,以直線來表現出作品剛硬、挺拔的美感。

於是開始專心研究各種不同的建築工法所呈現出來的不同效果,他仔細觀察了混凝土經由模板成型後與砂石結合所產生的紋理,崩塌山坡地重建所採取的防震工法,以及重建河邊堤防所採取的生態工法等,研究不同的工法所呈現出來的不同建物的外貌差別,也從地震後山壁所產生的裂縫,得到可以用在陶器作品上的技法靈感。

除了從九二一的重建的建築工法中學得新的成型技法之外,楊國賓也對釉藥的處理作了新的嘗試,以取得新的釉色呈現效果。他先將石蠟溶解,再用毛筆處理在成型後的土坯上,然後以黑色及白色的化妝土為底,增加陶片接縫處的裂縫效果,最後再施以灰釉和泥漿釉,然後窯燒成型,而這些作品經過火焰的燒鍊,除了呈現出釉彩與形體渾然一體的質感,釉藥也在作品表面燒結成一朵朵翠綠的雲彩,予人一種既飄忽又似凝重的感覺。

近年對於陶藝更有不少的領會,他對於最近幾年甚為風行的柴燒,也有他獨到的研究。以往的柴燒由於能夠達到的溫度較低,因此對於作品所要呈現的效果往往會有較多的限制,而且柴燒的窯也因為體積很龐大,顯得相當不便,但經過與國外陶藝家的經驗交流後,現在柴燒的技法上已經有了大幅的突破,不僅能夠蓋小型的窯進行柴燒,而且也可以使窯的溫度提高,進而能夠燒製高溫的作品,使柴燒在陶藝創作上有更多的發揮空間。

不過柴窯不像瓦斯窯一樣容易控制火焰,因此在燒製的過程中會產生相當大的變數,而在成品結果的表現上,也會因為釉藥所受火焰的不均勻度,而使得同一作品的釉色產生色彩上的差異,這是柴燒困難的所在,卻也是柴燒之所以令人著迷的所在。正因為柴燒的作品在燒結的過程中,會出現種種出人意外的結果,因此在沒有開窯之前,是沒有人能夠知道作品將會以什麼樣的面貌出現的。

楊國賓的作品無論在造型和釉色的效果上,都有相當特出的韻味,除了能展現作者精純的陶藝技法外,也讓人感受到他的巧思,如他的一項題為「日出月隱」的作品,用陶土加燒粉產生出的紋理,配合火焰的控制,燒出日夜之交時分的天空、日將出月將隱的感覺,相當有創意;此外,他的另一作品「草山的回憶」,在倒錐型甕上用釉藥作出草色蒼茫的感覺,不管造型或是質感,都令人愛不忍釋,令人驚艷。

簡歷
1968 出生南投縣魚池鄉
1991 成立炎工房陶藝工作室,曾任南投縣陶藝學會 常務理事、理事

獲獎
2000 第一屆南投縣陶藝獎首獎
1997 台灣陶藝展入選
1996 台灣陶藝展入選
1996 國立教育館陶瓷邀請展出
1994 台北國際陶瓷博覽會邀請展出
1992 陶藝雙年展入選
1992 和成金陶獎銅獎

個展
2016 桃園市大溪區松隱山房柴燒個展
2012 台北縣鶯歌鎮富貴陶園柴燒雙個展
2011 南投陶展示館個展(酒器展)
2010 台北縣鶯歌鎮富貴陶園「他山之石」柴燒個展
2005 台中市文化局個展
2003 南投陶展示館個展
2001 嘉義文化局精緻工藝邀請展個展
2000 南投縣文化局首次個展

聯展
2015 台灣當代壺藝展於台中臻品藝術文化
2013 南投縣第十四屆玉山美術獎邀請展(扁壺)
2012 南投縣第十三屆玉山美術獎邀請展(印紋茶倉)
2011 南投縣第十二屆玉山美術獎邀請展(花器)
2010 南投縣第十一屆玉山美術獎邀請展(柴燒山城系列)
2009 南投縣第十屆玉山美術獎邀請展 (白化裝花器)
1998 共犯展於埔里田園藝廊
1998 中日漆藝交流展於台中市文化中心
1997 海峽陶藝交流展於省立美術館
1995 宏揚陶藝雙人展於生活陶藝術空間
2009-2015 南投縣第十屆至第十六屆玉山美術獎邀請展

著作
2016 熾火無寂-楊國賓柴燒陶作集